焊后焊件在一定温度范围再次加热时由于高温及残余应力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晶间裂纹,叫消除应力裂纹。消除应力裂纹通常发生在熔合线附近的粗晶区内,从焊趾部位开始,延向细晶区停止。
钢中铬、钼、钒、铌、钛等元素会促使形成消除应力裂纹,其影响可用下式表示:
△G'=Cr+3.3Mo+8.1V+10C-2
△G'>2时,对消除应力裂纹敏感;
1.5<△G'<2时,敏感性一般;
△G’<1.5时,对消除应力裂纹不敏感。
防止产生消除应力裂纹的方法:
(1)预热 预热温度为200-450℃。若焊后能及时进行后热,可适当降低预热温度。例如,Q345钢焊后在180℃加热2h,预热温度可降低至180℃。
(2)采用低强度焊缝 使焊缝强度低于母材金属以增高其塑性变形能力。
(3)减少焊接应力 合理地安排焊接顺序、减少余高、避免咬边及根部未焊透等缺陷以减少焊接应力。
下一条:防止冷裂纹的措施上一条:什么是层状撕裂及其防止措施